「人生在世,无论贵、贱、富、贫,皆是前世业障所致。端看种下善因或恶因。有些人仁德兼备、谦卑,尊重在上位者,包容在下位者,这些是高贵之士。」
在进入那座森林之前…人们称这里为花园,但这里腹地辽阔,而且林木参天等等。是一座森林。国王进入森林之前,类似在森林入口处,他看到一位和尚,坐在大石头上,正以针线补自己的衣服,他在补衣服。在他脚下的地上,在这位和尚脚下,有七百位天人供养他各种花,向他顶礼并围绕着他。国王躯身靠近他…起码国王的智慧眼稍开,因此看得到天人。换作是阿难,他会说:「如是我闻…如是我闻,国王如此说,国王那般说。」却什么都看不到。阿难在无数法会中,一直与佛陀在一起,大家在法会中都被带到兜率天,或仞利天等各处天堂。人人在那些境界享受,回来都津津乐道,阿难却始终坐在那里,既盲又聋且哑口无言。事后才说「如是我闻」。起码他没有耳聋…意思是听不见天堂乐音,听不见大家当时在天堂与佛陀的灵体在一起时所说的一切。他一无所知。始终只讲「如是我闻」。幸好他听见一些叙述,而且记住了。
国王躯身靠近坐在石头上那位和尚,他在缝补自己的破衣。「顶礼圣僧,」指那位和尚,「我想进去顶礼佛陀。请入内通报佛陀好吗?」那位和尚说:「好,好,我这就去。」他便跑进去了。他穿过石头进去了。石头很高,他没跳下来,于是穿过石头入内。他没入石头中,并像从一道门出来,然后进去里面禀告佛陀。「顶礼世尊,波斯匿王就在门外,在森林边界,想见您。」佛陀说:「好,你以修行的神通先出去告诉他,说我请他进来。」于是尼提再度从石头中出来。彷佛他直接从石头中现身走出来。就像有人从水中冒出来,没有丝毫障碍。他出来对国王说:「陛下,我已禀告佛陀。请您入内。」波斯匿王心里想:「我本来想问的事,也许就算了吧。先问佛陀这位比丘是谁,他何以如此神通广大?何以许多天人下凡供养他,并如此尊敬他。」国王进来拜见佛陀时,他跪拜顶礼佛陀,然后绕佛三圈,再退到一旁恭问佛陀:「顶礼世尊,」但不表示他跪拜顶礼。只是书上这么写,意思是「赞叹佛陀,请佛陀指点。」
「敢问世尊,外面有位比丘神通广大。可没入石中进出,就像别人没入水中进出一般。而石头依旧完整无缺,毫无破损。他叫什么名字?来自何处?愿闻其详。」他可能只是看到那位比丘的化身、分身。佛陀早已知道国王会来,所以事先安排这一切,在入口的未必是肉身的尼提和尚。
佛陀说:「喔,他正是你国家中身份最低下的人。他是尼提。他每天替人担粪,倒到外面并洗净粪桶。我很同情他,于是让他出家跟我学。他没什么,刚修行不久,现在已成阿罗汉。他确实不值一提,是吧?我知道您今天来是想问这件事。是不是?」佛陀说完之后,国王感到很惭愧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国王不知道该说什么。他的骄慢心都消失了。
佛陀见状便对国王说:「人生在世,无论贵、贱、富、贫,皆是前世业障所致。端看种下善因或恶因。有些人仁德兼备、谦卑、尊重在上位者、包容在下位者,这些是高贵之士。」佛陀是指富有之类的这种高贵传承未必真的是高贵传承。仁慈谦顺之类的人,才真正出自高贵传承,才确实称得上高贵之士、是贵族。「有些人无德残暴,或冥顽不灵,粗俗无礼或骄慢异常,是非不明,这些是低等之人,无知、愚蠢。」佛陀在开导这位国王。高贵不是依据人间阶级。即使身为国王,却毫无道德,不谦卑自守,不修行学习,灵性等级不高,就毫无高贵可言。
于是国王说:「顶礼佛陀,您伟大神圣,下凡来救度我们。您普度众人,连最低下的人都度。因缘成熟又有福报的人,您全都救度。请佛陀慈悲开示,尼提何以出身如此卑下,阶级如此低下,又有何福报得以遇见您,且出家修得高等果位?请慈悲为我们开示。」「陛下,请听我解说。」国王说:「愿闻其详。」
佛陀说:「很久以前的过去世,当迦叶如来灭度后,」指他离开这个凡间,「有十万位比丘一起住在一处松林。这十万比丘驻留的松林,林主是僧团的执事比丘,有一天,他肚子不舒服。必须服用泻药。他想:『我是林主,地位较高。』他不愿意去公厕如厕,或去所盖的厕所如厕。他买了一个大罐子,银制镀金的大桶子。」哇!好像污物在乎桶子是什么材质。污物会在乎吗?不会是吧?(不会。)不会,可是你们在笑。你们在笑。但是有些人喜欢那样。
连在现代有时也…人类行径叫人啼笑皆非。像卫生纸也是。好,举例而言。卫生纸卷本身含许多化学药剂,已经毒化河川和水体,竟还印花纹和加香精,擦某个气派「部位」…懂吗?(懂。)你们懂意思吧?知道擦某气派什么吧。我怀疑马桶座会不会在乎厕纸是否有花纹或香味。你们认为马桶座会在乎吗?(不会。)会在乎吗?(不会。)厕所或化粪池等等会在乎厕纸有花纹或有香味吗?会不会?(不会。)对嘛,很可…喔,抱歉,无意冒犯,不过这真的太过分。厕纸漂白和各种添加物,已经够污染环境了,还必须洁净亮白,印有各色花纹和各种字句,彷佛马桶里的水识字。印一些名言佳句等等。在厕纸上印花纹和字句。你们上厕所时,会读厕纸吗?或者那是给马桶座看那是何种高贵的厕纸?
这位林主,虽是出家人,你们却可见,等级不同。不能说这十万比丘,个个都有好修持。这位是…他是松林之主,他让所有僧众驻留松林,这种行为十分高雅慈善,十分值得赞叹。但他还是有这种我执。所以买外层镀金的银桶。有银、有金。他用这个桶子如厕。然后差遣一位徒弟每天拿去外面倒掉污物。他却不知道,这位徒弟已获得修行的高等果位。他不该叫对方做这件事,佛陀意思是这样。
他差遣的这个人已值得天堂和僧团尊敬。这位林主尚未得到那么高的等级,等级不如他差遣的和尚。因此这种事很可怕,就像冒犯、毁谤僧团,毁谤佛陀或圣人。记得地藏王菩萨的故事吗?或是之前的许多故事。
这位执事和尚,林主,因为不谦卑、不够开悟,不知道谁低下、谁高贵—不是根据阶级或地位,而是根据内在了悟程度。他毫无所知。因此才那么差遣对方;他倚仗自己的地位权力。仅仅照顾僧团,而且拥有松林,就倚仗这种身分地位虐待别人,差遣人为他做那种工作。差遣那位圣人—那个徒弟已经是圣人—差遣圣人为他做这种低下的工作,因为出于懒惰、骄慢,傲慢,认为自己是老板。林主由于那个原因,必须一再轮回生死。每次转生为人,都必须生在低下阶级。五百世都得做除粪工作。
只因一世的偏差行为。那一世的偏差行为也许只有廿、卅年。因为他当时是执事比丘,照顾整个僧团,当时他也许五、六十岁。他可能百岁前就往生了。所以只有卅、四十年差遣一位徒弟这么做,替他将污物拿去倒掉,他能去厕所却不愿去。因此,五百年…昨晚讲到不公平。他差遣徒弟那么做,最多只有五十年。结果必须清付五百年。是多少倍?十倍。他必须五百年出身卑下,做这种工作赚钱,替人担粪、清洗粪桶,将粪桶放回原处。时至今日未曾休止。直到今生今日,遇到佛陀之前。
「但他也有出家的功德,他前世是和尚,而且完美持戒,今日才有机会遇见我,我才能度他。陛下应该知道,那一世的松林林主就是今日的尼提比丘。」所以,虽然行善,如果做了不好的事,还是要为作恶付出代价,才能得到善果。有时幸运会先得到善果。有时不幸,要先清付业障。懂吗?(懂。)好。
今生今世,我讲过了,不公平是正常的事。对这个世界是正常的事。这是不公平的世界。公平,却太公平又太不公平。因此,我们要严守中道,不偏不倚。甚至要目不斜视。完美持守五戒。虽然你们跟着我修行,如果做不好的事,还是必须清付所清付的代价,也许比没有修行少,却还是必须清付。不是在世付,就是死后付。而且依严重程度而定,甚至可能下地狱,先清除所造的罪业。
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们,即使你们必须下地狱,拜托要记得五圣号。要记得你们的师父。如果你们呼唤,就会即刻得救。但是我担心到那时候,你们没有足够力气去想。你们太痛苦,受尽虐待、受尽折磨、受尽惩罚,连想都没办法想。那是唯一的问题。因此在今生,最好谨遵道德标准。持守你们的戒律。修行、记得师父,记得五圣号,在陷入困境、紧急时,才会习惯性地记起来。如此就可以得救。你们在那种情况,必须自救。因为在有些情况,师父会来救你们。有些情况很严重。你们必须求师父来帮忙。或念五圣号。就会马上得救脱身。因为一切都是幻境。
地狱或任何情况都是你们自己所造。端看你们吸引或排斥。这也是这个世界的优点。你们可以选择。印心以后,就可以选择。或者,好人也可以选择。相信上帝和佛陀的人,就可以选择。可以比其他没信仰的人和不相信上帝的人做出更好的选择。即使相信上帝,也必须每天修行、祈祷。要持守戒律,往生时才会因习惯记得。头脑会记得,时时谨遵、谨遵不忘。在紧急时,也不忘记才好。而非只说「我知道师父,我知道师父说的,她总是『苦口婆心』。我记得,我都知道。」如果不时时谨记并练习,没有时时提醒自己,往生之时会忘记。届时所有业障都上身,要将你撕成碎片,让你痛苦。或是在地狱太痛苦,根本想不起来。每天练习的一切,有时都会忘记,更别提没练习的事,好,原因在此。
国王说:「了解,赞叹佛陀,顶礼佛陀。您珍贵无比,好宝贵!您降临这个世界,非常稀有难得,您利益无量众生。我们感激不尽。」佛陀说:「善哉,善哉,说得对。正如你所说。众生在三界轮回受苦。苦难无边且无超脱之时。没有超脱的固定时间。因此最好培养道德标准,积存自己的功德,赚自己的功德,让自己值得,就会获得好的果报。邪恶无德又放纵自己,就必须生在低下或卑贱阶级。」
佛陀说完之后,国王满心欢喜,他突然不再骄慢,不再高傲,不再以貌取人。他起身跪在尼提比丘面前,碰触尼提的双足,一再顶礼,求尼提宽恕他的罪,他的骄慢和错误。随后,佛陀为国王广说佛法的微妙含义,像布施、布施的功德、持戒律的功德、转生天堂的功德、耽溺于感官享乐所带来的恶果。如果能断除感官享乐,就会得到安乐。佛陀为国王详述种种功德、种种不执着,那天特别针对国王开示。当时齐聚在法会中的人,人人都非常欢喜,他们都发愿断除骄慢品质和态度,遵从佛陀的教理,并精进落实佛陀的教理。
故事结束,谢谢大家。这是为佛陀和阿难鼓掌。我只是念而已。现在你们知道了。没那么恐怖吧,会吗?(不会。)不会,换一下也不错。还不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