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正體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正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Deutsch
  • Español
  • Français
  • Magyar
  • 日本語
  • 한국어
  • Монгол хэл
  • Âu Lạc
  • български
  • Bahasa Melayu
  • فارسی
  • Português
  • Română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ไทย
  • العربية
  • Čeština
  • ਪੰਜਾਬੀ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తెలుగు లిపి
  • हिन्दी
  • Polski
  • Italiano
  • Wikang Tagalog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
  • 其他
  • English
  • 正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Deutsch
  • Español
  • Français
  • Magyar
  • 日本語
  • 한국어
  • Монгол хэл
  • Âu Lạc
  • български
  • Bahasa Melayu
  • فارسی
  • Português
  • Română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ไทย
  • العربية
  • Čeština
  • ਪੰਜਾਬੀ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తెలుగు లిపి
  • हिन्दी
  • Polski
  • Italiano
  • Wikang Tagalog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
  • 其他
標題
文稿
即時播放
 

正念與無我:麥彭仁波切(素食者)藏傳佛教文集摘選(二集之二)

2022-09-01
摘要
下載 Docx
閱讀更多
「作為投射自我的基礎的五蘊本身是多重且無常的。我們可能會認為有一個自我是永恆的,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來自過去,並將進入下一個階段,而這個自我在某種程度上是統一的。然而這些想法不過是設想,是建立在各種聚合的基礎上;沒有現實的基礎。因此認為『我是』的心是自我執著。它所執著的對象就是我們所說的『自我』。就像把一條彩繩誤認為是一條蛇一樣,我們只是簡單地把自我的想法投射到聚合體上,而自我實際並沒有真正的存在。理解這一點就是無我的觀點。」

「簡而言之,執著於一個『我』是一切精神困擾(煩惱)的根源,是輪迴(出生、死亡及再生的循環)的根源。它的解藥是了悟個體的無我,這就像解脫之道的根源。透過對空的完整觀察,我們明白了所有現象是如何缺乏真實的存在,從整體上克服了認知上的模糊—因此它是大乘佛教之道的根源。我們必須持續完善自己的觀點,直到我們對偉大的平等有一種深刻而穩定的肯定,那是不可言說的法界,在這平等之中,空無及依賴的本源是不可分割的。」

「這個階段的信念相當於靜坐後所體驗的對虛幻的確信。雖然它代表了對大乘佛教積極的知識的掌握,但它本身沒有資格看到真正的法界,偉大的中道超越了概念性的闡述,必須透過自知意識來理解。因此,我們必須在空間般的自由中產生一種特殊形式的確定性,從概念的闡述中直接看到不可闡述的合一的實際狀態。然後我們必須實行一種靜思的平衡,在這種平衡中,所有基於反駁和證明思想的哲學觀點都徹底消失。據說這標誌著透過研究和反思而形成的分析觀點的完善。」
觀看更多
所有分集  (2/2)
觀看更多
最新
2:02
2024-11-09
1310 次觀看
2024-11-09
620 次觀看
36:12

焦點新聞

142 次觀看
2024-11-09
142 次觀看
2024-11-09
266 次觀看
2024-11-09
1130 次觀看
2024-11-08
903 次觀看
2024-11-08
920 次觀看
32:16

焦點新聞

253 次觀看
2024-11-08
253 次觀看
分享
分享到
嵌入
開始時間
下載
移動端
移動端
蘋果
安卓
用手機觀看
GO
GO
Prompt
OK
App
掃描二維碼,下載應用
蘋果
安卓